此次標簽更新納入了Imbruvica一線治療CLL/SLL的III期RESONATE-2研究的總生存(OS)數據,以及Imbruvica聯合苯達莫司汀+利妥昔單抗(bendamustine+rituximab,BR)三聯療法治療復發性/難治性CLL/SLL的III期HELIOS研究的療效和安全性數據。
與此同時,FDA批準了Imbruvica的一個新適應癥,即Imbruvica作為單藥或聯合苯達莫司汀+利妥昔單抗(BR)用于伴有或不伴有染色體17p刪除突變(del 17p)的SLL患者,這也是Imbruvica在美國獲批的第6個適應癥。今年3月,FDA根據RESONATE-2研究數據批準Imbruvica的第5個適應癥,即一線治療CLL。而在美國,Imbruvica此前已獲批用于:復發性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經治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攜帶17p刪除突變的CLL、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癥(WM)。
RESONATE-2研究:
RESONATE-2研究是一項隨機、多中心、開放標簽III期臨床研究,在269例初治(既往未接受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老年患者(年齡≥65歲)中開展,調查了Imbruvica相對于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化療的療效和安全性。Imbruvica治療組,日服一次420mg劑量Imbruvica,直至病情進展或不可接受的副作用。苯丁酸氮芥治療組,服用苯丁酸氮芥,28天一周期,每個周期的第1、15天服藥,共計治療12周期;第1周期苯丁酸氮芥起始劑量0.5mg/kg,根據耐受性在第2周期劑量升高0.1mg/kg至最大劑量0.8mg/kg。根據獨立審查委員會(IRC)的評估結果,與苯丁酸氮芥相比,Imbruvica顯著延長了無進展生存期(中位PFS:未達到 vs 18.9個月),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84%,達到了研究的主要終點。此外,Imbruvica治療組總生存期(OS,關鍵次要終點)顯著延長,24個月生存率高達98%,苯丁酸氮芥治療組為85%(HR:0.16,95%CI:0.05-0.56)。
除了現有的PFS及OS積極數據外,一項補充總生存分析納入了苯丁酸氮芥治療組41%的患者,這些患者接受苯丁酸氮芥治療后病情進展,轉向Imbruvica治療。分析顯示,中位隨訪28.1個月,這些患者的死亡風險顯著降低56%,數據具有統計學顯著性。
HELIOS研究:
HELIOS研究是一項隨機、多中心、雙盲III期臨床研究,納入了578例接受過至少一次系統療法的CLL/SLL患者。研究中,患者隨機分配至Imbruvica(每日一次)或安慰劑,同時聯合苯達莫司汀+利妥昔單抗(bendamustine+rituximab,BR)治療6個周期,直至病情進展或不可接受的副作用。數據顯示,該研究達到了無進展生存期的主要終點。與安慰劑+BR治療組相比,Imbruvica+BR三聯療法治療組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80%(中位PFS:未達到 vs 13.3個月)。
Imbruvica(ibrutinib)是一種首創的口服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復制和轉移所需的BTK發揮抗癌作用。Imbruvica能夠阻斷介導惡性B細胞不可控地增殖和擴散的信號通路,幫助殺死并降低癌細胞數量,延緩癌癥的惡化。在臨床試驗中,Imbruvica單藥及組合療法針對廣泛類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展現出了強大的療效,包括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套細胞淋巴瘤(MCL)、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癥(WM)、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CLBCL)、濾泡性淋巴瘤(FL)、多發性骨髓瘤(MM)及邊緣區淋巴瘤(MZL)等。
原始出處:U.S. FDA Expands IMBRUVICA? (ibrutinib) Label to Include Overall Survival Data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and New Indication for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SLL) Patients
Copyright ? 2008-2017 南京華威醫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1035618號-1號